医学教育网整理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关于志贺菌考点内容,供考生复习分享。
概述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统称为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最近将生化性状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生化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
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平板和SS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生化反应:志贺菌属的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酸(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酸),吲哚试验阴性,H2S阴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赖氨酸脱羧酶,不能利用柠檬酸盐,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检验阴性。
4、抗原结构:志贺菌属只有O抗原为无鞭毛抗原,个别菌型及新分离菌株有K抗原。O抗原分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两类。
根据抗原结构可将志贺菌分为四群,40余种血清型(包括亚型)。
K抗原存在时能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100℃、60min可消除K抗原对O抗原的阻断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S-R变异及耐药性变异。
所致疾病
1、急性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发热,有里急后重现象,便中含有粘液和血。
2、中毒性菌痢:见于小儿,常无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往往造成死亡。
3、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治疗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视为慢性菌痢;
携带者:有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和健康带菌等3种,是主要的传染源。
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及在治疗前采集新鲜粪便,选择粘液脓血便,必要时可用肛拭子采集。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分离培养:取粪便(粘液或脓血部分)或肛拭标本接种GN肉汤增菌及再进行分离培养。一般同时接种强弱选择性不同的两个平板。强选择性鉴别培养基可用沙门、志贺菌选择培养基(SS);弱选择培养基可用麦康凯或中国蓝培养基。培养18-24小时后选取可疑菌落进行下列鉴定。
(2)鉴定:
1)初步鉴定:挑选可疑菌落3-4个先用志贺菌属多价诊断血清作试探性玻片凝集试验。将试探性凝集试验阳性的菌落至少接种2-3支KIA(克氏双糖)和MIU(动力、吲哚、脲酶),经35℃18-24小时,凡符合KIA:K/A、产气-/+、H2S,MIU:动力-、吲哚、脲酶-,氧化酶-,并结合试探性玻片凝集试验阳性结果可鉴定为志贺菌属。
2)最后鉴定:增加甘露醇(+/-)、蔗糖(-/+)(宋内志贺菌属迟缓阳性)、柠檬酸盐(-)、苯丙氨酸脱氨酶(-)、ONPG(β-半乳糖苷酶)及鸟氨酸脱羧酶(-)(宋内志贺菌属为阳性);用志贺菌属的诊断血清作群型鉴定。A群痢疾志贺菌,甘露醇阴性,10个血清型。B群福氏志贺菌,有6个血清型和X、Y2个变种。C群鲍氏志贺菌,15个血清群。D群宋内志贺菌,仅有一个血清型,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
3、与大肠埃希菌的鉴别
(1)无动力,不发酵乳糖,靛基质阴性,赖氨酸阴性。
(2)发酵糖产酸不产气(福氏志贺菌6型、鲍氏志贺菌13和14型、痢疾志贺菌3型除外)。
(3)分解黏液酸,在醋酸盐和枸橼酸盐琼脂上产碱。
4、与类志贺邻单胞菌和伤寒沙门菌的鉴别:
可用动力和氧化酶试验加以鉴别,志贺菌为阴性,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阳性。
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能与沙门菌属因子血清凝集而不与志贺菌属因子血清凝集。
5、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其中可分急性、慢性两种,小儿易引起急性中毒性痢疾。慢性痢疾可人-人之间传播,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爆发流行。
6、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用于预防尚不够理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防止进食被污染的食品、饮料及水,及早发现及早积极治疗携带者。
临床治疗要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其他抗痢疾药物,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于中毒性痢疾患者应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如升压、抗休克、抗呼吸衰竭等。治疗细菌性痢疾一般首选氟奎诺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