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基本解释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血液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细胞(又称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