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女性生殖器肿瘤。组织学起源多是子宫肌层,亦可是肌层内结缔组织或子宫内膜的结缔组织。肉瘤可见于子宫各个部位,宫体部远较宫颈部常见,约为15:1,子宫肉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5%。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而宫颈葡萄状肉瘤多见于幼女。因早期无特异症状,故术前诊断率仅30%~39%
临床表现
1.症状
⑴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多。肿瘤如坏死或形成溃疡,可排脓血样或米汤样臭液。
⑵腹部肿块,有时自己可以摸到,特别有子宫肌瘤者可迅速增大。
⑶肿瘤压迫可引起排尿障碍,并可有腰腹疼痛。
⑷检查可发现子宫明显增大,质软,有时盆腔有浸润块。如为葡萄状肉瘤,可突出于子宫颈口或阴道内,脆而软。
2.诊断:肉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其他生殖道肿瘤有许多类似之处,且发病率低,易被忽视,欲提高术前诊断率,必须予以重视;
医技检查
1.妇产科的超声检查。
2.诊断性刮宫检查。
3.宫腔镜检查。
4.盆腔的CT检查。
5.盆腔的MRI检查。
诊断依据
1.子宫肉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其他生殖道肿瘤有许多类似之处,且发病率低,易被忽视,欲提高术前诊断率,必须予以重视。
2.绝经期前后或幼女不规则阴道流血伴子宫增大者。
3.子宫肌瘤迅速增大,尤其是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应考虑有肉瘤变的可能。
4.既往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子宫突然增大,伴异常阴道流血。
5.宫颈赘生物、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经病理证实(但诊刮阴性者不能排除)。
容易误诊的疾病
该疾病有时易与子宫肌瘤相混,也有的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如B超、CT、动脉或淋巴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
2.放射治疗:子宫肉瘤对放疗敏感度较低,但对较晚期患者术前放疗可提高切除率,术后放疗对预防局部复发有一定作用;
3.化学治疗:许多细胞毒性抗癌药对子宫肉瘤的转移与复发有一定疗效。环磷酰胺、瘤可宁、阿霉素等单独应用和VAC(长春新硷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的效应率(response rate)为25%~35%(与癌细胞类型有关)。有些复发性基质肉瘤对孕酮治疗有效应。联合用手术、60钻放疗及口服大剂量18-甲基炔诺酮,在一些幼女生殖道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防
对于盆腔的良性病变,应避免不加选择地采用放射治疗,过多接触放射线,有可能导致肉瘤的发生,不宜忽视。另外,由于肉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较为困难,故对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最好每半年作一次盆腔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任何年龄的妇女,如有阴道异常分泌物或下腹不适,宜及时诊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