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大脑瘫痪、儿童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临床显示脑瘫男孩大大高于女孩,双胞胎、三胞胎儿的脑瘫发生率高于单胎儿。我国的发病率在1.6‰~4‰,死亡率6%,自愈率10%。我国现有不少脑瘫病儿,且每年都有新患儿发生。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社会的高龄化,脑瘫已成为一个值得再重视和再认识的疾病。脑瘫患儿涉及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儿童的成长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脑瘫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脑瘫的病因包括:①缺氧窒息:包括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②脑部受伤: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③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感染,宫内生长缓慢,先天畸形。新生儿体重少于2500克,脑瘫可能性大大增加(脑瘫儿童中约有40%的体重低于2500克)。④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⑤孕妇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以及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量等)。
一、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8.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参考1956年美国脑性瘫痪学会分类方法(修订)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软型-肌张力低下型(有时易误诊为低钙),共济失调型,震颤型,强直型及.混合型,还有无法分类型。按部位分单瘫、双瘫、三肢瘫、四肢瘫、截瘫、偏瘫、双重性偏瘫。
二、诊断依据 早期诊断首先是运动异常。正常婴儿其运动发育是有规律的,即“二三抬头,四五翻身,七坐八爬,十二走路”如果发现小儿其年龄与运动不相协调,即到了3~4个月,头仍竖不直,6~9个月还不会单独坐,9~12个月还不会站立,12~18个月还不会行走,就要引起重视。
第二是姿势异常。包括四肢肌张力异常增高或低下,如换尿布困难,两腿不易分开;扶站位下肢交叉,足尖走路,脚跟不着地;手握物不灵活,拇指常内扣握拳状。有的还有脸部怪动作,如伸舌、流涎、口齿不清等。
第三是在围产期婴儿有窒息缺氧史,有产伤、早产或低体重儿,患脑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旦出现上述体征,就必须到医院进一步确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终身。我们的经验,下列情况要特别警惕,家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吮吸无力,吞咽困难,喂奶时常呛、噎、吐;三个月了,头部总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头部及手、腿的动作刻板,家长仍觉得抱时不顺手、不好抱。长大了站立时双腿并拢,脚尖着地,甚至两腿交叉;运动能力落后,两侧的上、下肢运动明显不对称;4个月后婴儿仍不能将手放到自己嘴边,抓东西时伴有手震颤,趴在床上仍不能很好抬头,俯卧位时嘴和鼻子完全贴在床上,不会主动地将头转向侧面,也没能力将压在自己胸腹部下面的手抽出来。
出现以上情况,家长要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儿科做神经系统检查,以期确诊,早期进行治疗。
三、治疗原则
理想的脑瘫治疗康复年龄是患儿生后6个月就开始。但在临床上大多数患儿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时期,原因是有来自家庭方面,如当发现自己孩子该会的动作不会或姿势不对时,总认为孩子还小,等再大点就都会了。由于家长消极等待,患儿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治疗原则和方法: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和作业疗法等。但疗效一般。
2.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每次0.1g/1片,每日三次,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每次1~2片,每日三次;螺旋藻片(胶囊)每次1~2片每日三次。再就是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21-金维他,每次1片,每日1~2次。有条件的医院的可交替选择如下注射针剂(作用与片剂一样):脑活素,脑多肽,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等。
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978年由意大利一名外科医生创立并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因为大脑皮质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能控制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某些神经纤维是造成肌张力增高的主要原因,因而做SPR手术就是运用现代电生理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寻找出并切除这些神经纤维,令过分活跃的反射弧回复稳定,改善痉挛。成功率大约在50%~80%。手术后还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肌力平衡协调训练。该手术的适应症是年龄5~7岁,单纯性痉挛性脑瘫,智力基本正常,肌张力3级以上,有一定的控制运动能力,同时没有肌张力低下、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肉挛缩等情况。
4.中医药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5.坚持家庭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