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净化的目的是改善水体感官性状,除去悬浮物质;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保证流行病学上安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水质较好的地下水一般只需消毒即可。
一、水的净化
1.沉淀 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由于重力作用下沉,可使水体初步澄清,称为自然沉淀。但颗粒小的悬浮物质与水中胶体微粒,因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不易下沉,需在水中加入混凝剂,与水中重碳酸盐结合生成带正电荷的胶体物,再与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凝聚形成较大的絮状物(俗称矾花)。这些絮状物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及色素,使水澄清、脱色。常用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等。如水中含重碳酸盐太少,就不易生成絮状物而影响混凝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熟石灰。
混凝沉淀的效果,可使混浊度降低99%,色度减少80%以上,细菌和大肠菌群减少80%以上。
2.过滤 过滤的原理是:①阻留作用;②沉淀作用;③吸附作用,水通过过滤可除去80%~90%的悬浮物和细菌。滤掉寄生虫卵,使水体澄清、脱色,达到饮用水感官性状标准。
二、水的消毒
水消毒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物理法,如煮沸、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杀菌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杀灭水中的细菌。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是氯化消毒法。
1.氯化消毒的原理 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等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均可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子体积小,电荷中性,能透过细菌的细胞膜在细胞内抑制磷酸丙酮脱氢酶的活性,使细菌糖代谢发生障碍而死亡。
2.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1)水的pH值 次氯酸在水中浓度受pH值影响。pH值低时,主要以次氯酸的形式存在,随着pH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步离解,含量减少,而次氯酸根离子增多。次氯酸的杀菌效力比次氯酸根离子高80倍。所以,pH值偏低时杀菌效力高,pH值偏高时杀菌效力低。
(2)水温 水温增高时杀菌作用快。0~5℃时的杀菌速度是20℃时的l/3.所以当水温低时要适当延长消毒时间,以保证消毒的效果。
3.水的混浊度 水的混浊度高时,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多,能消耗一定量的有效氯,而且附着在悬浮物上面的细菌不易受到消毒剂的作用,影响消毒效果。因此,混浊度大的水必须先净化处理后再消毒。
4.氯化消毒方法
(1)常量氯化消毒法 加氯=需氯量+余氯量。污染较轻的水加氯量为l~2mg/L,污染较重的为3~5mg/L.加氯量是否适宜主要以余氯量来衡量,要求加氯接触30分钭后水中游离余氯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2)过量氯化消毒法 加氯量为常量消毒加氯量的10倍(10~20mg/L),余氯达1~5mg/L,此法主要在下列情况时使用:新井启用、旧井修理或淘洗,当地发生介水传染病,井水中大肠菌群值明显增高,水井被有机物或细菌严重污染,井被洪水淹没或落入异物等。 漂白粉性质不稳定,光、热、潮湿和空气都易使其有效氯含量减少,所以储存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