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为抗凝血药。肝素多来自猪肠黏膜或猪、牛肺脏中提得,其分子量3000~4000D,存在于肥大细胞、血浆及血管内及细胞中,有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这与其抗凝作用有关。
1.作用
(1)抗凝作用。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延长凝血时间。口服不易吸收,静脉或皮下给药;作用迅速强大;直接抗凝血药,依赖于AT.肝素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Ⅲ(AT-Ⅲ),它是α2-球蛋白,为肝素的辅助因子。AT-Ⅲ含有Arg-Ser肽活性部位能与许多因子(凝血酶,因子Ⅹa、Ⅸa、Ⅺa、Ⅻa、Ka及纤维蛋白溶酶)发生缓慢的化学结合,形成稳定的1:1复合物,从而抑制这些因子,发挥抗凝血作用。在肝素存在时,肝素分子与AT-Ⅲ结合后,使AT-Ⅲ构型改变,活性部位充分暴露,并迅速与因子Ⅱa、Xa、Ⅸa、Ⅺa、Ⅺa、Ka、纤溶酶结合,抑制这些因子,使反应速度加快到原来的1000倍。
(2)降血脂作用。肝素在体内还有降血脂作用,这是因其能促进脂蛋白酶从组织释放到血浆中,进而水解血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缘故。
(3)抗炎作用。肝素对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在炎症反应中,肝素抑制白细胞滚动、粘附及向炎症部位游走。肝素能抑制:①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②抑制特殊化学诱导剂引起白细胞游走;③抑制白细胞肝素酶;④抑制白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性。此外肝素对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激活肥大细胞有抑制作用。对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与血管内及细胞的黏附也有抑制作用。
2.用途
(1)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对静脉栓塞的病人,连续静脉注射肝素,使血药浓度保持在0.2U/ml,可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2)用于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血栓的防治。心肌梗死后用肝素可预防高危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并预防大块前壁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动脉栓塞。
(3)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如脓毒血症,胎盘早期剥离,恶性肿瘤溶解等所致的DIC.在早期可用肝素治疗,防止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继发性出血。
(4)体内抗凝,如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5)低分子量肝素也可用于脑血管栓塞、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病、炎症、急慢性冠脉性综合征、血栓性脑卒中等。
3.不良反应
肝素的主要副作用是易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老年妇女和肾衰病人常致出血。如严重出血,可缓慢静脉注射肝素特殊解毒剂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急救。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发热等。长期应用肝素可致骨质疏松和骨折。此外,还可发生短暂性的血小板减少症。
4.禁忌证
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患血友病、血小板机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紫癜、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孕妇、先兆流产及产后、内脏肿瘤、外伤及手术后等都是禁用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