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外阴及阴道炎
多为会阴裂伤或会阴切开伤口感染。产后3~5天内,患者自觉局部疼痛,全身反应较轻,可有低热,但深部有脓肿时可出现高热。检查见伤口红肿、硬结、压痛、炎性分泌物,拆线后常有创口裂开,甚至流出脓液。
2.急性子宫颈炎
在分娩过程中,宫颈常有不同程度的裂伤,其裂伤处发生感染表现为恶露呈脓性,量多,局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炎症可向宫颈旁组织扩散。
3.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是产褥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变。致病菌经胎盘剥离处的创面侵入,扩散延及整个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炎;如炎症深入肌层则形成子宫肌炎;个别病人可形成多个肌壁间脓肿。不同的菌种感染有不同的特点:
(1)厌氧性细菌感染:炎症多局限于子宫内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坏死与溃疡,恶露呈脓性,量多而味臭,下腹隐痛,常伴周身不适,体温在38℃左右。检查见子宫复旧不良,宫体压痛。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炎症向肌层和宫旁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局部表现不明显,恶露量不多,无臭味,或恶露突然停止。检查子宫无明显压痛,全身症状则很严重,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白细胞明显增多,如不及时处理,易引起败血症。
(3)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少见,但细菌毒力强,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不仅可使子宫肌坏死,同时还可进入血循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4.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多因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治疗不及时,细菌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行扩散到子宫周围结缔组织,使之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形成炎性肿块。若未及时控制可形成多处脓肿。脓肿破溃可形成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表现寒战、高热、腹痛,检查见宫旁一侧或两侧组织增厚,压痛明显,有边界不清的包块。若已形成脓肿,则高热持续不退,中毒症状明显,病情恶化,直至脓液排空后症状才好转。治疗不彻底,可形成慢性病灶。
5.急性输卵管炎
多与子宫内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并存。炎症常先侵犯输卵管系膜、浆膜,以后累及肌层和黏膜;如系淋球菌感染,则细菌沿生殖道黏膜上行,先使输卵管黏膜水肿、渗出,而后波及输卵管各层,使输卵管肿胀迂曲。若输卵管伞端闭锁,则可形成输卵管积脓。检查可触及输卵管增粗呈条索状,或形成腊肠状肿块,压痛明显。如炎症治疗不彻底,将形成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
6.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感染来源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炎症局限于盆腔腹膜时,引起盆腔腹膜充血,表面有炎性渗出,盆腔器官可与大网膜、肠管粘连。若渗出物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则形成盆腔脓肿。若炎症扩散或脓肿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肛门坠胀,检查见下腹或全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盆腔检查后穹隆饱满,有波动感和触痛。
7.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分为两类,即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及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盆腔内血栓性静脉炎来源于胎盘剥离面的感染血栓,多累及子宫静脉、卵巢静脉及骼内静脉。感染的栓子可沿静脉扩散,右侧经下腔静脉循环至肺,引起急性肺栓塞而死亡;左侧可入肾血管,引起肾感染和缺血坏死。患者多发生于产后1~2周,体温呈弛张热,高达40℃,因静脉位置深,双合诊检查无明显体征。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起源于子宫静脉炎、盆腔结缔组织炎或由于菌血症时细菌栓子直接引起。病变多位于股静脉或大隐静脉。常在产后2~3周发病,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致使下肢水肿、疼痛,皮肤紧张发自,即所谓“股白肿”。
血栓性静脉炎的病程一般较长,整个病程中,随时有发生栓子脱落的危险。脱落的栓子可引起脓毒血症,还可在全身各处形成转移性脓肿,肺脓肿最常见,肾、心脏、皮肤、肌肉均可累及。血栓性静脉炎伴有脓毒血症者,往往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