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栓的类型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
血栓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多发生于血流较速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与发生部位紧密粘着。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素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二)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血栓在形成血栓头部后,致其下游引起血流减慢和血流漩涡,从而再形成一个血小板小梁的凝集堆,在血小板小梁之间,血液发生凝固,纤维素形成网状结构,其内充满大量的红细胞,此过程交替进行,致形成肉眼上灰白色与红褐色交替的层状结构,称为层状血栓,即混合血栓。肉眼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动脉瘤、室壁瘤内的附壁血栓(mural thrombus)及扩张的左心房内的球状血栓亦属此类。镜下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和小梁间由充满红细胞的纤维素网所构成,并见血小板小梁边缘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粘附。
(三)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主要见于静脉,随着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腔,使血流下游局部血流停止致血液凝固,常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红色血栓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肉眼上呈暗红色、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与死后血凝块相似。经过一段时间,红色血栓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可脱落形成栓塞。
(四)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其发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又称为微血栓(microthrombus)或纤维素性血栓(fibrinous thrombus)。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 下一篇文章: 血栓的结局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