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与分支阻滞
希氏束穿膜进人心室后,在室间隔上方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分别支配右室和左室。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它们可以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一侧束支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跨越室间隔后再缓慢地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40-60ms以上。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0.12s而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所谓完全性束支阻滞并不意味着该束支绝对不能传导,只要两侧束支的传导时间差别超过40ms以上,延迟传导一侧的心室就会被对侧传导过来的激动所激动,从而表现出完全性束支阻滞的图形改变。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还可分别构成不同组合的双支阻滞和三支阻滞。
(1)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
右束支细长,由单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其不应期比左束支长,故传导阻滞比较多见。右束支阻滞可以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健康人。右束支阻滞时,心室除极仍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接着通过普肯耶纤维正常快速激动左室,最后通过缓慢的心室肌传导激动右室。因此QRS波群前半部接近正常,主要表现在后半部QRS时间延迟、形态发生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 QRS波群时间≥0.12s;
② 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形,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Ⅰ、Ⅵ、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③ V1导联R峰时间>0.05s;
④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右束支阻滞时,在不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的情况下,QRS电轴一般仍在正常范围。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QRS形态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似,仅QRS波群时间<0.12s.
右束支阻滞合并有心肌梗死时,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出现在0.04s之前,而右束支阻滞的特征性改变出现在0.06s之后,一般不影响二者的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时,心电图可表现为心电轴右偏,V5、V6导联的S波明显加深(>0.5mV),V1导联R‘波明显增高(>1.5mV),但有时诊断并不完全可靠。
(2)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大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左束支阻滞时,激动沿右束支下传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才开始向不同方面扩布,引起心室除极顺序从开始就发生一系列改变。由于初始室间隔除极变为右向左方向除极,导致Ⅰ、V5、V6导联正常室间隔除极波(q波)消失;左室除极不是通过普肯耶纤维激动,而是通过心室肌缓慢传导激动,故心室除极时间明显延长;心室除极向量主要向左后,其QRS向量中部及终末部除极过程缓慢,使QRS主波(R或S波)增宽、粗钝或有切迹。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① QRS波群时间≥0.12s;
② V1、V2导联呈rS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
③ Ⅰ、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
④ V5、V6导联R峰时间>0.06s;
⑤ 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左束支阻滞时,QRS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如QRS波群时间<0.12s,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图形有时与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十分相似,需要鉴别诊断。当左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时,常掩盖梗死的图形特征,给诊断带来困难。若发现左侧胸导联均呈QS波,或Ⅰ、V5、V6导联出现Q波,或V1、V2导联出现R波等,应考虑合并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3)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
左前分支细长,支配左室左前上方,易发生传导障碍。左前分支阻滞时,主要变化在前额面,其初始向量朝向右下方,在0.03s之内经左下转向左上,使此后的主向量位于左上方。
其心电图表现:
①心电轴左偏在-30度——90度,以等于或超过-45度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
②Ⅱ、Ш、aVF导联QRS波呈rS型,Ⅲ导联S波大于Ⅱ导联S波;Ⅰ、aVL.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大于Ⅰ导联的R波;
③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s.
(4)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LPFB):
左后分支粗,向下向后散开分布于左室的隔面,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故左后分支阻滞比较少见。其心电图表现:
①心电轴右偏在+90度~+180度,以超过+120度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
②Ⅰ、aVL导联QRS波呈rS型,Ⅲ、aVF导联呈qR型,且q波时限<0.025s;Ⅲ导联R波大于Ⅱ导联R波;
③QRS时间<0.12s.
临床上诊断左后分支阻滞时应首先排除引起心电轴右偏的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