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肾小球疾病的非免疫因素机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
肾小球疾病的非免疫因素机制
在肾小球疾病的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中,非免疫因素如高血压尤其是肾内毛细血管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血压
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尤其是肾内毛细血管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损害的最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动物模型中,有肾血管收缩、动脉硬化和肾小动脉壁增厚等病变。人们认为这就是高血压引起肾缺血和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关键在于肾内毛细血管的高血压。在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中可观察到全身高血压导致肾小球高灌注及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的现象。另有研究表明,在肾小球肾炎的情况下,肾血管和肾小球对全身性高血压的反应更加敏感,肾小球硬化的进程加快。
2.蛋白尿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实,尿蛋白作为独立因素与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脏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发现,在蛋白质超负荷的肾病模型中,其主要表现是大量蛋白尿,随着尿蛋白的增加,肾组织中MCP-1和OPN等粘附分子表达增高,肾间质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数量和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显著增加。提示尿蛋白在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肾小管一间质纤维化过程。
3.高脂血症
大多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无论病因如何,几乎均有脂质代谢异常。脂质异常与进行性肾损伤的关系已引起普遍的重视。许多学者认为肾小球硬化与一般动脉硬化发病机制、及其和高脂血症间的关系有许多相似之处,高脂血症是诱发和(或)加重肾小球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 肾小球肾炎的炎症反应机制
- 下一篇文章: 输血的途径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