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
重点:
1.血栓:血栓形成,血栓形态(最重要,90%的题),血栓的结局
2.栓塞
3.梗死
内容:
一、静脉性充血(淤血)
定义 |
器官或组织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血是一被动过程。 |
原因 |
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衰 |
病变 |
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积聚 |
后果 |
短期淤血——后果轻微
慢性淤血——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硬化 |
举例 |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慢性肺淤血:心力衰竭细胞,肺褐色硬化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槟榔肝 |
二、血栓形成和血栓类型
血栓形成 |
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
栓子 |
循环血液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
血栓 |
指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
栓塞 |
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
缺血 |
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为缺血 |
梗死 |
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
血栓类型和特征
|
白色血栓 |
混合血栓/层状血栓 |
红色血栓 |
透明血栓/纤维素性血栓 |
发生于 |
血流快的部位 |
血流慢的静脉 |
血流慢的静脉 |
血液高凝状态 |
常见于 |
心腔内、动脉内、心瓣膜,静脉血栓的头部 |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
静脉延续性血栓尾部 |
毛细血管内 |
肉眼观 |
灰白色小的疣状赘生物,与血管壁和心瓣膜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
灰褐相间条纹状
粗造干燥的圆柱状
与血管壁粘连不易脱落 |
暗红色
新鲜时湿润,有弹性
与血管壁无粘连 |
看不见
只能镜下观 |
成分 |
血小板 |
血小板+纤维素+RBC |
纤维素+RBC+WBC |
纤维蛋白 |
常见病 |
风湿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的闭锁缘 |
房颤、二狭、心梗时附壁(球形血栓),
动脉瘤内的附壁血栓 |
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时 |
DIC |
三、栓塞
|
栓子来源 |
栓塞好发部位 |
肺动脉栓塞 |
下肢深静脉(95%)、盆腔静脉、右心附壁血栓 |
肺动脉小分支、或主干 |
体循环栓塞 |
左心(80%)。常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二狭时左房附壁血栓、心梗的附壁血栓 |
下肢、脑肠肾脾栓塞易局部坏死上肢动脉栓塞不易坏死 |
空气栓塞 |
静脉破裂后进人空气 |
头胸肺手术、创伤时损伤静脉分娩或流产时 |
|
深潜水或沉箱作业迅速浮出水面氮气潴留 |
减压病、沉箱病 |
羊水栓塞 |
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了肺循环 |
死亡率>80% |
脂肪栓塞 |
严重脂肪组织挫伤或脂肪肝挤压伤时,破裂脂肪细胞的脂滴经小静脉进入了血流 |
股骨骨折、烧伤
脂肪组织严重挫伤 |
肿瘤栓塞 |
肿瘤细胞进入血管造成远处器官的栓塞 |
可并癌转移 |
血吸虫栓塞 |
成虫或虫卵都可造成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
|
四、梗死
1.梗死灶的形状:与器官的血管分布有关。
心:地图状。肠:阶段性。有门的脏器:肺、肾、脾的梗死灶呈锥体形
2.梗死灶的颜色:
1)贫血性梗死:实质脏器。
2)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严重淤血,组织疏松
3)败血性梗死:含化脓菌的栓子
3.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四章 炎症
- 下一篇文章: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