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病理组织学常用制备技术-组织的固定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5 |
一、组织的固定(一)固定的概念应用各种方法使病理标本尽量保持其离体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固定。
病 理标本(样本)离体后,由于微环境的变化将发生自溶和(或)腐败,使其结构破坏。固定的目的和机制是:①使蛋白质凝固,终止或减少分解酶的作用,防止自 溶,保存组织、细胞的离体前结构状态,包括保存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使抗原不失活,不发生弥散。②保存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原、某些维生素及病 理性蓄积物,维持病变的特异性特征。③使上述物质转为不溶解状态,防止和尽量减少制片过程中人为的溶解和丢失。④起助染作用。
固定方法有:①物理学方法,如低温冷冻,干冰(即固态无水碳酸)冰冻真空脱水,石蜡渗入法。②化学方法,采用各种化学溶液作固定液,使组织细胞进入固定状态。这是国内最常用的方法。
固定应在标本离体后尽快进行,医学教育网原创小标本可在取材后直接放入固定液内,大标本应在手术结束前或结束后迅速放入固定液内。
固定液与标本的比例不得少于标本体积得5倍。有特殊要求者应事先选定相应得固定液,如欲查糖原,应选择无水乙醇作固定液等。
固定得时间应适当,微小标本(如胃粘膜等)2~4h即可,大标本应置放12~24h,但亦不要过久,以免影响抗原性,造成免疫组化操作中得困难。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 病理指标决定食管癌的生存率
- 下一篇文章: 血尿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