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的检查应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被检查者最好取舒适坐位,解开内衣,暴露颈部和肩部。如病人卧位,也应尽量充分暴露。检查时手法应轻柔,当怀疑颈椎有疾患时更应注意。
一、 外形与分区
正常人颈部直立,两侧对称,矮胖者较粗短,瘦长者较细长,男性甲状软骨比较突出,女性则平坦不显著,转头时可见胸锁乳突肌突起。头稍后仰,更易观察颈部有无包块、瘢痕和两侧是否对称。正常人在静坐时颈部血管不显露。
为描述和标记颈部病变的部位,根据解剖结构,颈部每侧又可分为两个大三角区域,即颈前三角和颈后三角。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二、姿势与运动
正常人坐位时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检查时应注意颈部静态与动态时的改变:如头不能抬起,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晚期、重症肌无力、脊髓前角细胞炎、进行性肌萎缩等。头部向一侧偏斜称为斜颈(torticollis),见于颈肌外伤、瘢痕收缩、先天性颈肌挛缩和斜颈。先天性斜颈者的胸锁乳突肌粗短,如两侧胸锁乳突肌差别不明显时,可嘱病人把头位复正,此时病侧胸锁乳突肌的胸骨端会立即隆起,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表现。颈部运动受限并伴有疼痛,可见于软组织炎症、颈肌扭伤、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结核或肿瘤等。颈部强直为脑膜受刺激的特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三、皮肤与包块
1.颈部皮肤检查时注意有无蜘蛛痣、感染(疖、痈、结核)及其他局限性或广泛性病变,如瘢痕、瘘管、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2.颈部包块检查时应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和有无压痛等特点。如为淋巴结肿大,质地不硬,有轻度压痛时,可能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如质地较硬、且伴有纵隔、胸腔或腹腔病变的症状或体征,则应考虑到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为全身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则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包块圆形、表面光滑、有囊样感、压迫能使之缩小,则可能为囊状水瘤。若颈部包块弹性大又无全身症状,则应考虑囊肿的可能。肿大的甲状腺和甲状腺来源的包块在作吞咽动作时可随吞咽向上移动,以此可与颈前其他包块鉴别。
四、 血管
正常人平卧去枕时颈静脉是充盈的,但在坐位或半坐位(即上身与水平面呈45度角度)时,颈静脉是塌陷的。在坐位或半坐位时,如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均为异常征象。根据颈静脉充盈、搏动的水平,可以间接地推测中央静脉压的水平。估计中央静脉压可靠的参考点是胸骨角,无论病人的体位系半坐位或坐位,胸骨角均在右心房中心之上约5cm。根据颈静脉搏动点测量颈静脉压的方法是,病人取半坐位或坐位,医师用手指在锁骨上方轻压颈外静脉,待压迫点以上的静脉充盈后,放开手指,观察并测量颈静脉搏动点与经过胸骨角水平线的距离。如大于4cm,则估计其中央静脉压大于9cm,即静脉压升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
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平卧位时若看不到颈静脉充盈,提示低血容量状态。颈静脉与右心房的压力改变,在右侧颈部较左侧颈部明显,可能是由于右无名静脉系上腔静脉的直接延续且较左无名静脉为短。单从左侧颈部推测静脉压可能导致错误。
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搏出量增加时可见,且很微弱。如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颈动脉的明显搏动,则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病人。因颈动脉和颈静脉都可能发生搏动,而且部位相近,故应鉴别。一般静脉搏动柔和,范围弥散,触诊时无搏动感;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
听诊
颈部血管,一般让患者取坐位,用钟型听诊器听诊,如发现异常杂音,应注意其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以及患者姿势改变和呼吸等对杂音的影响。如在颈部大血管区听到血管性杂音,应考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典型杂音发自颈动脉分叉部,并向下颌部放射,出现于收缩中期,呈吹风样高音调性质。这种杂音往往提示强劲的颈动脉血流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但也可见于健侧颈动脉,可能是代偿性血流增快的关系。若在锁骨上窝处听到杂音,则可能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见于颈肋压迫。颈静脉杂音最常出现于右颈下部,它随体位变动、转颈、呼吸等改变其性质,故与动脉杂音不同。如在右锁骨上窝听到低调、柔和、连续性杂音,则可能为颈静脉流人上腔静脉口径较宽的球部所产生,这种静脉音是生理性的,用手指压迫颈静脉后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