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响度):杂音的强弱取决于:
①狭窄程度:一般狭窄越重,杂音越强;但严重狭窄以致能通过的血流量极少时,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
②血流速度:流速增加时杂音可增强。
③压力阶差:狭窄口或异常通道两侧的压力阶差越大,则杂音越强;如果室间隔缺损面积大,左右心室之间压力阶差反而小,则杂音弱甚至无。
④心肌收缩力:推动血流的力量越大则杂音越强。当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力减弱,血流淤滞,杂音可减弱;当心功能改善后,收缩力增强,血流加速,杂音亦随之增强。一些心脏以外的因素也可影响杂音的强弱,如胸壁增厚(肥胖、水肿等)、肺气肿、心包积液等均可使杂音减弱。
杂音强度的变化。在心音图上杂音可显示出一定的形态,仔细听诊也能分辨。常见的形态有5种:①递增型杂音:开始较弱,逐渐增强,如二尖瓣狭窄时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开始时较强,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③递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开始时较弱,逐渐增强后又渐渐减弱,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④连续性杂音:杂音自第一心音后开始逐渐增强,至第二心音时达最高峰,此后逐渐减弱,直至下一个心动周期的第一心音前消失,其形态实际上是一个占据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大菱形杂音,菱峰在第二心音处,如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杂音;⑤一贯型杂音:杂音的强度大体保持一致,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杂音的强度通常采用Levine 6级分级法。记录方法为:杂音的级别为分子,6级为分母。例如杂音的强度为3级,则记录为3/6级杂音。因为舒张期杂音绝大多数为器质性,所以一般不分级,但有学者主张舒张期杂音也应分级,其标准仍采用Levine 6级分级法,但也有学者主张只须分为轻、中、重三级。
一般认为1/6和2/6级收缩期杂音多为功能性的,无病理意义;3/6和3/6级以上杂音则多为器质性,具有病理意义,但应结合杂音的性质、粗糙程度、是否传导等情况综合判断。
如能触及震颤往往提示杂音在3/6级以上,震颤越明显,杂音也越响亮。但鉴于杂音产生的机制不同,反流性杂音常不伴有震颤,而通过狭窄口和异常通道的杂音易产生震颤。与杂音相似,一般震颤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但狭窄口过小或缺损口过大,震颤反而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