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皮肤面积为1.5平方米,皮肤颜色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条件下可以发生许多改变,因此从肤色的变化往往可以判断健康情况,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1)肤色苍白。皮肤、粘膜苍白可由贫血或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血不足引起,如寒冷、惊恐、休克或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仅见肢端皮肤苍白,可能与肢体动脉痉挛或阻塞有关,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2)皮肤发红。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红细胞量增多所致。生理条件下见于运动、饮酒;病理情况下可见于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以及某些中毒等。
(3)皮肤、粘膜发绀。即呈青紫色,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常见部位是舌唇、耳廓、面颊、肤端。
(4)皮肤、粘膜黄染。呈黄色,主要见于黄疸,原因为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毫克/分升时,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汁等,可使血中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也可使皮肤黄染。
(5)皮肤色素沉着。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使部分或全身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此外肝硬化、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
(6)皮肤色素脱失。正常皮肤含有一定量的色素,色素脱失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以致体内的酪氨酸形成黑色素。常见的病症有白癜、白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