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 肾性尿崩症及发病机制

    作者: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7

      尚未发现肾脏有病理变化。抗利尿素分泌正常,渗透压感受器与血容量感受器的功能正常,主要缺陷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发生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催化ATP转变为cAMP,从而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管腔内的水分回吸收增加。本症cAMP的生成减少,可能由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AVP特异受体有缺陷,不能与AVP结合,或由于细胞膜中的腺苷环化酶缺陷,因而影响了对AVP的反应。肾脏前列腺素对AVP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使一些本症患者的尿浓缩功能有所好转。

      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钠与氯的回吸收不受影响,虽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水分不能相应地回吸收,因而尿呈低渗性,其渗透浓度仅能维持在80~150mmol/L,(80~150mOsm/L,正常值100~1400mmol/L)。若尿的渗透浓度为100mmol/L,则每排出1mmol/L的溶质,相应地须排出10ml的水。若尿渗透浓度为1000mmol/L,则每排出1mmol溶质仅需排出1ml的水。若病人的电解质入量过多,必须相应地排出大量的水。如果水入量不足,则钠、氯离子的排出发生障碍,血钠、氯和尿素升高,血容量减少,出现高渗性脱水。当脱水出现后,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某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后,肾浓缩功能可稍有好转,尿的渗透浓度可稍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诊断学]发热发病机制-诊断学  [诊断学]干槽症的发病机制
    [诊断学]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的发病机  [诊断学]腹痛的发病机制
    [诊断学]发热发病机制  [诊断学]腹泻的发病机制简介
    [内科学]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性尿崩症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