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
放射性粒子介入治疗肿瘤进展——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
1901年PierreCurie发明了能够埋入组织内带有包壳的放射性同位素。1909年Pasteau和Degrais在巴黎的镭放射生物实验室,利用导管将带有包壳的镭置入到前列腺,完成了第一例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1915年Barringer医生在美国纽约纪念医院肿瘤中心完成了第一例镭针插植治疗前列腺癌。他利用4~6英寸长镭针,通过会阴部直接插入前列腺,手指放入直肠引导植入针。之后JamesEwing医生对其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检查,结果证明前列腺肿块明显缩小,部分病例完全消失。尽管前列腺癌对射线具有较好的反应,但是,通过这种技术却难以得到理想的局部控制,因为达到控制肿瘤的剂量往往造成直肠严重损伤。因此,在其后的30年间,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期间偶尔有过一些关于放疗技术改进的报道。
1931年瑞典的Forssell提出了近距离治疗的术语。Quimby提出了剂量表格计算方法,而后曼彻思特的Paterson和Parker医生将这一计算法则进一步完善。1952年Flocks医生在美国Iowa州立大学首先创了术中组织间注射胶体金粒子溶液治疗前列腺癌,之后发表了500多例不能手术前列腺癌的治疗情况,结果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低。七十年代,高能加速器的研制成功,前列腺癌外放疗变得十分普及。Bagshaw、delRegato和Bennett先后发表了外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结果,他们认为外放疗可实现前列腺高剂量均匀照射,达到治愈目的。一时间外放疗成为当时局部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同期,Scardino和Carlton再次引入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概念。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个文章: 放射性粒子体内植入技术
- 下一个文章: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鉴别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