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述和筛查试验简述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
1.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其特点是体内有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使BPC减少和功能异常,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活性减低。同时,通过内激活途径发生了继发性纤溶亢进。DIC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严重创伤(挤压伤、体外循环)、广泛性手术(扩大根治术、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广泛转移、AML-M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其他疾病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
2.筛查试验及其变化特点
(1)血小板计数:DIC时,一般为(50~100)×109/L;处于代偿时,可大于100×109/L,但不会超过l50×109/L。在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所致DIC时,血小板计数早期就可明显下降;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和其他疾病引起的DIC,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往往同步下降。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DIC时明显降低,一般小于l.5g/L,或者呈进行性下降(由于部分病人基础Fg含量较高)。亦有少数因代偿过度而>4g/L者。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DIC时均可延长,但DIC早期和慢性DIC时可在正常范围。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个文章: 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概述和实验室检查
- 下一个文章: DIC的诊断试验及其变化特点
|
没有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