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13:00:4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病变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以及眼、心、肺等多器官。典型病例 X 线片表现骶髂关节明显破坏,后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化。

  流行病学

  为常见风湿性疾病之一。初步调查,在我国患病率约为 0.25% . 90% 患者 HLA-B27 阳性,而普通人群 HLA-B27 阳性率仅 4%~8% 左右,提示本病与 HLA-B27 强相关。家族调查结果, HLA-B27 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级亲属,近半数 HLA-B27 阳性,其中又有近半数罹患本病;同卵双生子 HLA-B27 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致率则超过 50% .提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病机制中都起作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遗传、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AS病人HLA-B27阳性率高达90%~96%,而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9%;HLA-B27阳性者AS发病率约为10%~20%,而普通人群发病为1‰~2‰,相差约100倍。有报道,AS一组亲属患AS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20~40倍,国内调查AS一级亲属患病率为24.2%,比正常人群高出120倍。HLA-B27阳性健康者,亲属发生AS的机率远比HLA-B27阳性AS病人亲属低。所有这些说明HLA-B27在AS发病中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应当看到,一方面HLA-B27阳性者并不全部都发生脊柱关节病,另一方面约有5%~20%脊柱关节病病人检测HLA-B27呈阴性,提示除遗传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AS的发病,因此HLA-B27在AS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但并不是影响本病的唯一因素。有几种假设可以解释HLA-B27与脊柱关节病的关节:①HLA-B27充当一种感染因子的受体部位;②HLA-B27是免疫应答基因的土改的,决定对环境激发因素的易感性;③HLA-B27可与外来抗原交叉反应,从而诱导产生对外来抗原的耐受性;④HLA-B27增强中性白细胞活动性[15].籍助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免疫电泳及限制片段长度多形态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目前已确定HLA-B27约有7种或8种亚型。HLA-B27阳性的健康者与脊柱病病人可能有遗传差别,例如所有HLA-B27个体都有一个恒定的HLA-B27M1抗原决定簇,针对此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可与HLA-B27交叉反应。多数HLA-B27分子还有M2抗原决定簇。HLA-B27M2阴性分子似乎比其他HLA-B27亚型与AS有更强的联系,尤其是亚洲人,而HLA-B27M2阳性亚型可能对Reiter综合征的易感性增强。现已证明,HLA-B27M1与M2两种抗原决定簇和致关节因素绍克雷白菌、志贺杆菌和那尔森菌能发生交叉反应。反应低下者似乎多表现为AS,反应增强者则发展为反应性关节炎或Reiter综合征。

  2.感染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Ebrimger等发现AS病人大便中肺炎克雷白菌检出率为79%,而对照组<30%;在AS活动期中肠道肺炎克雷白菌的携带率及血清中针对该菌的IgA型抗体滴度均较对照组高,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有人提高克雷白菌属与HLA-B27可能有抗原残期间交叉反应或有共同结构,如HLA-B27(宿主抗原残基72至77)与肺为克雷白菌(残基188至193)其有同源性氧基酸序列,其他革兰阴怀菌是否有抗体与这种合成的肽序列结合,HLA-B27阳性AS病人有29%,而对照组仅5%.Mason等统计,83%男性AS病人合并前列腺炎,有的作者发现约6%溃疡性结肠炎合并AS;其他报道也证实,AS的病人中溃疡性结疡炎和局限性肠炎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许多,故推测AS可能与感染有关。Romonus则认为可能盆腔感染经淋巴途径播散到骶髂关节,再经脊柱静脉丛播散到脊柱,但在病变部位未能找到感染原(细菌或病毒)。

  3.自身免疫有人发现60%AS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类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抗原性质未确定。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4.其它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总之,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尚无一种学说能完满解释AS的全部表现,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致病。

  病理改变

  AS病理的特征性改变是韧带附着端病(enthesopathy),病变原发部位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导致韧带骨赘(syndesmophyte)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跟腱炎和其他改变。因为肌腱端至少在生长期是代谢活跃部位,是幼年发生AS的一个理要区域,至于为何好发于肌腱端,仍不明了。

  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AS周围关节的滑膜改变为以肉芽肿为特征的滑膜火。滑膜小血管周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增厚,经数月或数年后,受累滑膜有肉芽组织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有明显的钙化和骨化,韧带附着处均可形成韧带骨赘,不断向纵向延伸,成为两个直接直邻椎体的骨桥,椎旁韧带同椎前韧带钙化,使脊椎呈“竹节状”。

  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早期韧带、纤维环、椎间盘、骨膜和骨小梁为血管性和纤维性组织侵犯,被肉芽组织取代,导致整个关节破坏和附近骨质硬化;经过修复后,最终发生关节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椎骨骨质疏松,肌萎缩和胸椎后凸畸形。椎骨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边缘的炎症,最终引起局部骨化。

  心脏病变特征是侵犯主动脉瓣,使主动脉前膜增厚,因纤维化而缩短,但不融合,主动瓣环扩大,有时纤维化可达主动脉基底部下方。偶见心包和心肌纤维化,组织学可见心外膜血管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动脉内膜炎;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组织破坏,代之纤维组织,纤维化组织如侵犯房室束,则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肺部病变特征是肺组织事斑片状炎症伴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进而发展至肺泡间纤维化伴玻璃样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大多缓慢而隐匿。男性多见,且一般较女性严重。发病年龄多在l0~ 40岁,以20~30 岁为高峰。16岁以前发病者称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45~50岁以后发病者称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一、症状早期症状常为腰骶痛或不适、晨僵等。也可表现为臀部、腹股沟酸痛或不适,症状可向下股放射而类似“坐骨神经痛”。少数患者可以颈、胸痛为首发表现。症状在静止、休息时反而加重,活动后可以缓解。夜间腰痛可影响睡眠,严重者可在睡眠中痛醒,需下床活动后方能重新入睡。

  1、关节表现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关节炎症为首发症状。常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较少表现为持续性和破坏性,为区别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

  其他症状如附着点炎所致胸胁连接、脊椎骨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以及足跟、足掌等部位疼痛。

  典型表现为腰背痛、晨僵、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腰椎和胸廓活动度降低早期多为附着点炎引起,对非简体抗炎药反应良好。后期为脊柱强直所致,对治疗反应不大。

  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自下而上发生强直。先是腰椎前凸消失,进而呈驼背畸形、颈椎活动受限。胸胁连接融合,胸廓硬变,呼吸靠膈肌运动。

  2、关节外症状包括眼葡萄膜炎、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升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失常等。神经、肌肉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及肌肉萎缩等也不少见。晚期病例常伴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颈椎骨折常可致死。

  二、体征常见体征为骶髂关节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低,枕墙距 >0 等。

  1、骶髂关节检查常用“ 4 ”字试验。

  方法: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另腿屈曲置直腿上 ( 双腿 呈“ 4 ”字状 ) .检查者一手压直腿侧髂嵴,另一手握屈腿膝上搬、下压。如骶髂部出现疼痛,提示屈腿侧存在骶髂关节病变。

  2、腰椎活动度检查常用 Schober 试验。

  方法: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为零,向下作 5cm 标记,向上作 10cm 标记。令患者弯腰 ( 保持双腿直立 ) ,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距离,增加少于 4cm 者为阳性。

  3、胸廓活动度检查:

  患者直立,用刻度软尺测其第4肋间隙水 ( 女性乳房下缘 ) 深呼、吸之胸围差,小于5cm为异常。

  4、枕墙距检查:

  患者直立,足跟、臀、背贴墙,收领,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为 0 .

  诊断

  1、1966年纽约标准:

  (l) 临床标准:

  ①腰椎前屈、后伸、侧弯 3 个方向活动受限;

  ②腰背痛病史或现在症;

  ③第4肋间隙测量胸廓活动度 < 2.5cm .(2) 骶髂关节 X 线表现分级:

  0 级为正常; I 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明显异常,存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 1 项或 1 项以上改变; IV 级为严重异常,表现为完全性关节强直。

  (3) 诊断:

  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双侧Ⅲ ~ Ⅳ级骶髂关节炎伴 1 项 ( 及以上 ) 临床标准,或单相Ⅲ ~ Ⅳ级或双侧Ⅱ级骶髂关节炎伴第①项或② + ③项临床标准者。

  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双侧Ⅲ ~ Ⅳ级骶髂关节炎而不伴临床标准者。

  2、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 临床标准:

  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正常人。

  (2) 放射学标准 ( 骶髂关节炎分级同纽约标准 ) :双侧≥Ⅱ级或单侧Ⅲ ~ Ⅳ级骶儒关节炎。

  (3) 诊断:

  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

  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