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机制
各种炎症或物理因素刺激肋间神经、脊髓后根传入纤维、支配心脏及主动脉的感觉纤维、支配气管、支气管及食管的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和膈神经。
二、常见病因
1.胸膜性胸痛:壁层胸膜的痛觉神经主要来自肋间神经和膈神经,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缺乏痛觉感受器。胸膜性胸痛的特点是:疼痛与咳嗽、呼吸有关,屏住呼吸时可使胸痛减轻或消失,按压胸痛部位的胸壁不会使疼痛加重。导致胸膜性胸痛最常见的疾病有:气胸、肺栓塞、肺炎、细菌性或病毒性胸膜炎等。
2.胸壁痛:常见病因包括肋间肌肉损伤、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非化脓性肋骨软骨炎、肋骨骨折等。胸壁痛与胸膜性痛的区别在于咳嗽及运动可明显加重胸壁痛,按压疼痛部位可明显使胸痛加重,疼痛性质与病人感觉相同。
3.纵隔性胸痛:纵隔内脏器痛:包括气管、食管、心脏、胸腺、主动脉、淋巴结等器官脏器的病变。
纵隔疾病:知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气胸、纵隔肿瘤等。
三、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风湿病、心肌炎等。中老年者应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肺癌等。
2.各类胸痛特点
(1)胸壁疼痛特点:部位局限,有压痛。皮肤病变可有红、肿、热;带状疱疹可见沿神经分布的疱疹,疼痛呈刀割样、灼伤样,剧烈难忍,持续时间长;非化脓性肋骨软骨炎局部可隆起,压痛明显,活动时加重。
(2)纵隔内脏器痛特点: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心前区或剑突下,并向左肩、左臂内侧、左上肢放射,亦可向咽喉部、左颈部放射,疼痛性质呈绞窄性伴有窒息感,重者疼痛剧烈伴有恐惧、濒死感。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但心肌梗死可持续半小时至几小时以上不缓解。
主动脉夹层疼痛常位于胸背部,向下放射至下腹部,疼痛呈撕裂样剧痛。
肺梗死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胸部刺痛或绞痛,伴有严重呼吸困难。
食管、纵隔病变疼痛常位于胸骨后,进食吞咽可加重。
3.伴随症状:
(1)胸痛伴吞咽困难或咽下痛,提示食管病变等。
(2)胸痛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提示大叶肺炎、气胸、肺栓塞、胸膜炎等。
(3)胸痛伴大汗、面色苍白、休克,提示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大块肺栓塞等。
四、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职业、起病缓急、胸痛部位、范围大小及其放射部位。
2.胸痛性质、轻重及持续时间,发生疼痛的诱因,加重与缓解方式,如咳嗽,深呼吸的影响,与活动、进餐、情绪的关系等。
3.是否伴有吞咽困难、咽下痛与反酸。
4.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及其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