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医学考研
2008年全国医学考研中医综合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08年全国医学考研中医综合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 10:49: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一)绪论

  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 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阴阳五行

  1.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 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

  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 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

  1.气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

  (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

  (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

  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

  1.病因

  (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瘀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

  (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七)病机

  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

  (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 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

  (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

  (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

  (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 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

  (1)脏腑病机的概念、脏腑病机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2)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 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 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八)防治原则

  1.预防

  (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则

  (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 范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4)调整阴阳:调整阴阳 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壮 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5)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2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