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反射临床意义: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
提睾反射意义: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1浅反射除上述三种外,2还有哪两种?
答:跖反射、肛门反射
3试述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
答:(1分)
1Kernig征与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2?(1分)
答:略
3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
答: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答:
4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答:1岁半前儿童可出现,余为异常。
③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
73.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
心尖搏动增强 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74. 简易呼吸器有哪些适应征?
答:①心肺复苏;
②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
③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肌麻痹;
④各种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呼吸抑制;
⑤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
⑥各种大型手术;
⑦配合氧疗作气溶疗法等。
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厘米,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厘米。
2、心前区异常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高压,有时也可见于正常青年人;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室肥大;
剑突下搏动: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室肥大时,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部位或胸骨上窝搏动:见于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弓瘤。
3、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变化:
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
左、右心室皆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4、如触到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舒张期心尖部可触及心前区震颤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5、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
6、心界向左下扩大见于左心室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故又称主动脉型心。
7、左心界的构成:
8、听到心脏杂音如何描述?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9、心脏杂音分6级。2/6级收缩期杂音。
10、奔马律:病理性S3、S4,心率>100次/分时称为奔马律。
11、水冲脉:由于脉压增大所致。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见于动脉导管未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
1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水冲脉、交替脉、射枪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13、腹部视诊内容:腹部外形、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14、全腹膨隆见于肥胖、妊娠或腹水、腹内巨大包块、腹腔积液、腹内积气。
15、门脉高压时,于脐部可见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状,又称海蛇神头;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都分布在腹壁两侧,脐以下的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也转向上;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方。
16、反跳痛由于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多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时,也见于原发性腹膜炎。
17、腹部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
18、炎性包块:圆形且表现光滑;肿瘤包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且坚硬。
19、肝-颈静脉回流征:右心衰竭时引起肝淤血肿大,用手压迫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20、正常成人的肝,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人,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但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
21、重度脾肿大,脾表面光滑者见于慢粒、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表面不平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
22、肾脏检查:季肋点、上输尿管、中输尿管,肋脊点、肋腰点。
23、肾下垂:在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的肾脏。
24、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
25、液波震颤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
26、卵巢囊肿,其浊音于仰卧时常在腹中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尺压试验可鉴别。
27、正常肠鸣音:4-5次/分;
肠鸣音活跃: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
肠鸣音亢进: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弱: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胃肠动力低下等;
肠鸣音消失:持续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8、动脉性杂音常在中腹部或腹部一侧;静脉性杂音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