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执业护士
  • 护士考试指导:气血津液病证护理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4
    安心治疗。

      ③ 可给清热、凉血止血的蔬菜如芹菜、菠菜、空心菜、黄花菜,水果如雪梨、柑桔、枇杷、杏子等,此外有绿豆粥、鲜藕汁、鲜萝卜汁、梨汁等滋阴降火、清热生津之食品。

      ④ 不可用灸法、熨法、熏蒸法、热敷等温热疗法,以免动火生火加重咳血。

      (4)脾肺虚寒:① 患者常感胃寒肢冷,病室宜向阳,温暖,但不可过热。

      ② 注意保暖,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被,防止复感外邪,加重咳血。

      ③ 出血期食物以取平性为好,血止后应着重补益,补气养血,可多给花生、红枣、山药、扁豆、牛奶、豆浆、动物肝脏等。

      ④ 头晕气短时需卧床休息,血止后待病情好转可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4、 养生指导

      (1) 注意生活起居有进,避免过于劳倦、房事,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入,咳血反复。

      (2) 精神开朗,保持心情乐观,舒畅,克服急躁易怒的脾气,安心调养。

      (3) 加强饮食调量,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之品,多吃花生、大枣、山药、莲子等补气养血食物。

      (4) 积极治疗原发病证,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吐血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呕吐而出的病症,血色多黯红,多夹有食物残渣,并常伴有脘胁胀闷疼痛等症状。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多见。急慢情胃炎、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也可出现吐血。

      1、 病因病机 吐血主要来自胃的病变,因外邪犯胃,胃络受伤或他脏有病影响及胃均可引起本证。

      (1) 胃中积热:素嗜辛辣灸博,饮食不节以致积热蕴结于胃,复因感受外邪或伤食以致郁化火,灼伤胃络,胃气上逆而致吐血。

      (2) 肝火犯胃: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犯损伤胃络,迫血上行致吐血。

      (3) 气不摄血: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血溢经外上逆吐血。

      2、 辩证论治 临床辩证时,尤其应当详细察明证情,分清虚实,结合病情标本缓急。然后确立治则,进行治疗。

      (1) 胃中积热:证候:血色鲜红或夹食物残渣,脘腹胀满,甚则作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 肝火犯胃:证候:吐血鲜红或紫黯,暴吐如涌,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平肝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肠加减。

      (3) 脾失统摄:证候:吐血色黯而淡并反复发作,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舌淡少苔,肢冷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收涩止血。

      方药:黄土汤。

      3、 辩证施护

      (1) 胃中积热:① 患者吐血量多时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② 对患者要关心照顾,吐血后及时给予淡盐水漱口,并保持口腔清洁。

      ③ 吐血时护士要镇定,抢求措施及时,要劝导患者情绪安定,卧床休息,不要太惊惶,设法消除其恐惧忧虚,紧张心理状态。

      ④ 患者出血量多时可暂禁食及热水。血止给予和半流和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为宜,饮食不宜过热,以免血热妄行更致吐血不止。

      ⑤ 吐血量少时可及时给白芨粉3g,用适量温开水冲服或藕节炭5~6个水煎服。

      ⑥ 中等量出血可给予三七粉1.5g,白芨粉3g,调服,服药后半小时内勿进食饮水。

      (2) 肝火犯胃:① 此证患者吐血暴吐如涌,故要绝对卧休息,减少活动量。

      ② 因七情内伤而致肝火犯胃吐血较甚,要劝导心情平静,不要心烦着急,要尽力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

      ③ 病宜光线稍暗,减少噪音,便于安静休息。

      ④ 吐血不止时可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过到祛火止血。

      ⑤ 要严密观察病情,吐血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或有心窝部痛或胃中烧灼嘈杂感,或持续胃痛者突然痛减而头晕全身无力为吐血之征象。

      ⑥ 要随时注意出血量、面色、精神、血压、脉象等情况,若出血初止,腹痛突然加剧,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质淡,脉细弱则为气随血脱之重危证候,可用独参汤益气固脱,或用参附汤回阳固脱,可加三七粉、云南白药、阿胶等止血,并立即做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3) 脾失统摄:① 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者,要多加休息,不能过于劳累以免加重吐血症状。

      ② 饮食宜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忌烟酒,常嘱藕、蔬菜、桔子等,食不宜过凉,以防伤脾。

      ③ 平时可考虚针刺疗法,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脾俞、梁门。耳针穴位可选用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

      4、 养生指导

      (1) 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有能过度劳累。

      (2) 饮食调量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辛辣之品过量饮酒。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人体,尤其在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

      (4) 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复发。

      便血凡血自大便而下,或血便夹杂而下,或先便后血,或单纯下血,均称便血,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后世医家又以血之清浊而立肠风、脏素之说。西医所指的肠道炎症、溃疡、息肉、痔疮,及某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等属于本证范围。

      1、 病因病机 主要与风火热毒或阴寒内伤、寒气下迫有关。

      (1) 火热伤络:暴饮暴食,或酗酒过度致迫血妄行,渗入大肠发为便血。

      (2) 湿热下注:久居潮湿之处,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热,热伤阴络,营血失道而致便血。

      (3) 脾胃虚寒:久病失养,劳倦过度,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血离脉道,而为便血。

      2、 辩证论治 便血之证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故临证时要分清虚实,然后确立治疗原则。

      (1) 肠道湿热:证候: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选血后便,或腹痛,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2) 脾胃虚寒:证候:大便下血,色紫暗或黑,腹痛隐隐,喜热饮,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坚阴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味。

      3、 辩证施护

      (1) 肠道湿热:① 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疲劳。

      ② 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的心理。

      ③ 便血实热证,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酒烟,出血期宜给软烂少渣,易消化食物。平时常吃一些绿豆百合汤,鲜藕汁加食盐,各种果汁、菜汤、杏仁、茶、柿饼、黑木耳等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品。

      ④ 注意观察便血的时间、量、色、质,如继续排出柏油样便,血压下降,脉细而数,呼吸急促,表示出血未停,要多加关心。若出现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说明有虚脱的可能,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抢求准备工作。

      ⑤ 因实热证患者常口渴,可用生地、地榆、侧柏叶各10g,煎朋代茶饮,冷服清热止渴。

      ⑥ 便血是痔的主要症状,而痔出血与大便干燥关系密切,如大肠热结可服清热凉血通便药,平进多吃清祛火的蔬菜,减少便秘的发生,并使大便软化易解、便血可止。

      (2)脾胃虚寒:① 患者素体虚弱,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② 脾虚者则要加强营养,饮食上以高热量为主,食不宜过凉,忌食生冷瓜果,以防伤脾,宜少食多餐。

      ③ 若出血初止,不可大意,仍需加强观察,如出现突然腹痛加剧拒按,心慌,四肢湿冷,脉细数,可为大出血的征象,要立即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④ 便血者从生活起居护理方面多加照顾关心,出血期间嘱患者平卧在床上大小便,不要用力,以免增加腹内压力,便后用温水帮助擦洗干净,肛周涂以油脂以保护皮肤,及时记录血的量、性质、颜色、时间,并留取标本送检。

      ⑤ 本配合针刺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位。也可选用耳针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以达到健脾止血。

      ⑥ 若经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血仍不止,或合并其他疾病,应考虑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

      4、 养生指导

      (1)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过度疲劳。

      (2) 平素少食辛辣、煎博之品,否则辛热蕴结于胃,湿热下注大肠,酿作痼疾。

      (3) 在寒热交替季节,易感凉诱发,故注意寒温调节。

      (4) 便血患者平时多吃新鲜蔬菜、香蕉、蜂蜜、桔子、芹菜、菠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勿久蹲厕所或用力过猛,防止旧病复发。

      尿血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血块的病证。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丹溪心法·尿血》说:“尿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临床多见于急性肾炎、肾结核、肾盂肿瘤、膀胱肿瘤及过敏性紫癜等病。

      1、 病因病机 尿血的发病部位在肾与膀胱,外感内伤致使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均可引起尿血。

      (1) 热结膀胱:感于外者,系风热火毒、由表入里,蓄结于肾与膀胱,生于内者,脾胃运化失常,湿郁化热,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脉引起尿血。

      (2) 心火内盛:思虑劳心,心火亢盛,移热小肠,血渗膀胱而致血尿。

      (3) 阴虚火旺:劳倦过度或房事失节,肾阴亏损,相火动灼伤膀胱血络,血溢络外,遂成血尿。

      (4) 脾肾气虚:久病失养,脾肾两虚,脾虚则中气下陷,气不摄血,肾虚则下元空虚,固摄无力,脱陷妄行,血随尿出。

      2、 辩证论治 对尿血的辩证要分清属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实火治当清热泻火;内伤虚火治当滋阴清热;气阴两亏则宜益气养阴止血。

      (1) 湿热蕴结:证候:小便带血,色鲜红,伴见恶寒发热而周身酸楚,口渴喜饮,腰酸痛,湿盛者兼而浮肢肿,热盛者兼见发热重,口干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2) 心火内盛:证候:小便带血,尿色赤,或镜下血尿,伴有尿道灼热感,心烦,夜寐不安,面赤咽干或口舌生疮,口渴喜热饮,舌尖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导赤散加味。

      (3) 阴虚火旺:证候:尿血色淡红,腰酸腿软,手足心热,口干、便干或头晕耳鸣,颧红,舌质红,苔少,脉搏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

      (5) 脾肾气虚:证候:小便带血,色暗或兼血块,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差懒言,便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自汗气短,舌体淡胖,脉濡或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辅导精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产后护理  [辅导精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护理-护士辅导
    [辅导精华]乳腺癌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  [辅导精华]剖宫产后疤痕的护理要点-护士辅导
    [辅导精华]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诊断-护士辅  [考试经验]护士考试复习的窍门
    [考试经验]备考执业护士中的四不要  [辅导精华]腹膜透析护理-护士辅导精华
    [辅导精华]褥疮炎性浸润期表现及护理-护士辅  [辅导精华]腹泻的护理-护士考试辅导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