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的住院人群是以产妇及新生儿为主,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大部分的产妇是身体健康无原发病的青年妇女,但同时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而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1.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产妇方面
1.1.1 自身因素 (1)妇女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制被破坏,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2)分娩过程中能量大量消耗、失血,以及产程中产妇的焦虑情绪,产后的大量出汗、体质虚弱,使产妇的抵抗力下降,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1.1.2 外界因素 (1)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导尿等。(2)分娩助产操作:会阴切开、产钳、剖宫产等。(3)产后休养方式不得当,如紧闭门窗,忌刷牙洗头,饮食多荤少素,易造成营养失衡,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探视人员过多等均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医学教育网
1.2 新生儿方面 新生儿感染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这也叫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多为大肠杆菌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医护人员以及家人之手。
2.预防措施
2.1 加强产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是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指导性工具书。通过学习可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拓宽护理学知识面,提高护理质量。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是产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产科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居第一位,占53%[1],侧切口感染为10%~17%.因此应熟练掌握导尿技术及加强导尿管的护理,对会阴切口要做适当的处理,注意局部清洁消毒,减少出血和血肿形成,消除死腔是关键[2]。做好侧切切口的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外阴2次,预防感染。
2.3 加强母婴同室病区环境管理 严格规范清洁区、污染区的范围,病区陈设统一,保持室内的清洁和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病床湿式清扫,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拖拭1遍,污染的卧具及时更换。据有关资料显示,患者用过的24 h床铺上可检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因此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舒适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每月对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以保证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工作规范有效。
2.4 做好健康宣教,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解除产妇紧张、焦虑心理,提高产妇自信心,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饮食,减少产妇体力消耗,改善不良的休养方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后刷牙漱口,及时沐浴更衣,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部清洁,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利恶露流出和子宫复旧,合理饮食,增强产妇抵抗力。
2.5 加强手部清洁,减少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以接触感染为主,而医护人员的手是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医护人员洗手最易取得良好的预防感染的效果。洗手的原则是进行一次检查或处置均应洗手一次。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预防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预防感染是一项重要的护理目标。它要求严格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产科感染的预防也是如此。产科的护理直接针对与产妇密切接触的一切环境和大部分治疗措施。许多护理技术操作如导尿、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都是控制感染中的护理技术,所以护理单元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感染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降低了病床周转率,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预防感染是保证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