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医学健康
  • 中医是如何看待贫血的?

         中医学中没有贫血的名称,但从患者临床所呈现的证候,如面色苍白、身倦无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见细象等,则相似于“血虚”、“阴虚”诸疾。一般可将贫血划入“血虚”或“虚劳亡血”的范畴,而“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所致多种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温和补肾的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萸肉各120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   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含药量约4.5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乙肝治疗疏肝解郁法

         一、定义   疏肝解郁法属于和解法的一种治法。疏肝解郁也称为疏肝理气,又称疏肝。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或方剂以疏散肝气郁结的治疗方法,称为疏肝解郁法。   二、作用   疏肝解郁法具有分消走泄,调理气血,调和肝脾,疏导经络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八面出击应对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部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与痉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并且女性多于男性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中医的八纲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八纲的内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脉诊:中医切脉趣谈

         中医看病,免不了要先摸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二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配合中医“望闻问切”有技巧吗

         说起看中医,大家都知道讲求“望、闻、问、切”,但如果碰上一个“会看病”的患者,凭其适当配合可使中医诊断更加准确、迅速。别小看这些看病的技巧和小节,对于中医来说,很多时候一层口红几滴香水就可以让医生误诊。   “望”:勿涂口红勿刮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解密太医为后妃的“悬丝诊脉”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栓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悬丝诊脉 扑朔迷离

         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近代名医施今墨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脉象解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脉象之浮沉滑数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脉象之滑涩玄紧

         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脉象之缓洪细促结代等

         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相兼脉与主病细细评

         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切诊之脉诊详解

         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中医的特征形象——切脉

         切诊最常见的为切脉,甚至成为中医的特征形象,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通过诊脉也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清朝江笔华有诊脉歌:“病人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切诊之触诊详解

         触诊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1.皮肤触诊: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中医切诊之遍诊法

         切诊是切按触摸病人的脉搏及身体其他部位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按诊两部分。在脉诊发展过程中,诊脉部位有三种: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中医切诊之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诊太溪以候肾气。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 中医切诊之寸口诊法

         寸口诊法:   即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由于寸关尺配属脏腑历代说法不一,目前临床常用为: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
    更新时间:2012-12-27   作者:jaminsu  来源:医学教育网
1778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