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7月31日,江苏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苏州市7月31日12时48分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入7月份以来,苏州高温天气已持续27天,江苏各地平均高温天气已达15天以上,逼近历时极值。南京、南通、苏州等地中暑病人明显增多,南京市中医院接诊1位热痉挛病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先后接诊3位热射病患者,其中1人死亡,2人正在救治中。江苏各地医疗卫生系统正全力应对持续的高温灾害。
针对中暑病人显著增多的问题,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大医院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鼓楼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军介绍,该院急诊中心已启动应急预案,专门腾出两张床位,同时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中暑急救规范化培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提前半小时开窗挂号,减少病人等候时间,急诊科安排值班护士长每天晚上到急诊抢救室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确保急诊科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购置降温设备、配置降温袋、加强空调巡检等多种方式,确保满足病人和医务人员防暑降温的需要。
浙江
近日,浙江各大医院的日门诊量平均都在1万人次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周接连收治了4名热射病患者。该院急诊中心主治医生吴红波介绍,今年收治的患者有70%在家中发病,多是年老体衰且未开空调者。而往年医院收治的中暑患者多为烈日下的重体力劳动者,属于职业性中暑。
7月29日,浙江省卫生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医疗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因高温诱发的医疗救治工作。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高温期间合理安排门急诊时间和医护人员,加强夜间急诊和易发疾病日间诊治人员力量;加强医院肠道门诊管理和隔离消毒,防止交叉传染的发生。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用电安全检查,防止因用电超负荷引发火灾、停电等事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加强医护人员对中暑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候诊大厅通风;加强对就诊患者及其家属防暑降温的宣教工作;24小时免费供应饮用水。浙江省中山医院对住院病人采用刮痧、拔罐等中医手段防中暑,并在急诊区、门诊区和住院部设立中药凉茶点。
由于天气炎热,孩子们都待在家中不出来了,发病相对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日门诊量比平时下降1000多人次。
上海
上海市今年遭遇“史上最热”的7月,截至31日,7月份共出现27个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40.6℃,刷新历史纪录。
伴随连日高温,热射病成为上海街头巷尾议论的一个热词,酷热天气导致各家医院门急诊量飙升。上海市卫生计生委7月30日统计显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日均门急诊量均破万,创历年新高。为应对连日高温引发的就诊高峰,全市17万名医务人员坚守一线。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各级医院加强门急诊一线力量,确保医疗救护工作有序进行,并严把医疗救治质量关,急诊必须配备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同时,上海全面加强“120”医疗救护,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急救车辆增派工作,确保满足患者急救用车的需要。上海市各级医院在应对高温酷暑中,积极创新和改善服务,尤其在预检、挂号、收费、发药等处加强人力,将窗口开放时间提前,缓解病人排长队现象。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