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美国人正使用至少一种处方药,其中不同人群使用最多的药物也不相同。在我国,各个年龄段也应当注意不同药物的用法。
未成年人:疫苗、抗生素。未成年人通常在社区或医院规范接种疫苗,一般较为安全。由于未成年人多是在家长的监护下服药,如果家长自己对药物的认识不足,或在用法上存在误区,也会影响孩子的用药效果。例如家长往往在孩子感冒发烧后,就急着给他们用药,还可能给他们用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是处方药,如果长期滥用,可能引起细菌耐药,影响后续治疗。
中青年女性:止疼药、激素类药。有调查显示,14岁到25岁的女性中,高达88%的人曾遭受痛经、经期不准、腹胀、腰痛的困扰,还有很多女性面临偏头痛、关节痛等问题,需要用到止疼药。女性在服用使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时,要注意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例如常用的止疼药布洛芬,不可自行服用超过3天,而慢性疼痛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患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女性可能用到激素,一般来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如果长期用激素,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这时应及时就诊。
中年人:镇静安眠药和“三高”药。中年人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在使用镇静安眠药时,切忌与酒、止痛药等中枢抑制成分一起使用,否则可能过分抑制心跳和呼吸,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患有三高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4成的网民在40岁前至少患上了“三高”中的“一高”,比以往六七十岁的集中发病年龄早了20岁。这类人群往往应酬多、经常加班,不能自觉地从不良生活方式中调整过来,用药也比较随意,不定期复查。建议中年三高患者在服药期间,每3个月到医院专科复查1次,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人:慢性病药物和保健品。老人大多受到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困扰,由于长期治疗可能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他们更可能轻信保健品广告和免费讲座推荐而上当受骗。其实,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坚持服药,不可随意换药或停药,更不能依靠保健品治疗疾病,否则可能造成病情波动,影响治疗,甚至形成不可逆转的并发症。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