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国务院为国民送来“大礼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公布《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和《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简称《补偿机制》),提速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步伐。
与之相应,广州市自上周始,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使用的药物50%以上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本省增补品种目录内。广州社区医院药价砍掉之前国家允许的15%的药品加成,完全按进货价销售。明年2月1日前,该比例达到100%.广州市还宣布了非基本药物退出的时间表。要求对非基本药物采取半年过渡期的管理方式,只出不进以消化库存。
用药结构:前进中的困局
据了解,全国已有26006个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占总数的51%.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但相关部门人士也承认,随着医改的推进,改革本身的难度也在增大,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
据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遇到的问题包括:基本药物品种偏少、部分基本药物国家指导价偏高、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等。
广州市越秀区某社区医院人士对南都记者表达疑虑说,社区医院全部使用规定药物后,可能会导致某些专科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半年过渡期后非基本药物将退出社区医院,药将变少成为目前比较关键的问题之一。如泰诺林感冒片、日夜百服“宁”、腹可安、拜心通、波依定等医院常用药物就没有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据悉,过渡期间544种基本药物可与自费药、进口药等共同使用,但之后除基本药物以外的药物要完全退出社区医院药房。有社区医院担心因数量、品种太少不足以应对常见病多发病,最终导致患者重回三甲医院。
据了解,二甲以下基层医疗机构307个国家基本药物和200多个地方增补品种已完全够用。二甲医院常用品种至少在700种以上,基药品种只占到使用品种数量的20%-50%.
广州98亿力撑:补偿细节未出台
据了解,在广州地区一家中型规模的社区医疗机构一年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来维持正常运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反哺制度落实显得尤为关键。”
经过测算,广州市政府3年医改需要新增投入98亿元,但98亿元的政府买单额度,并非全部花费在零差价补偿上。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断言说,取消15%的药品加成,难易的决定权都在于政府干预:“但如补偿措施不能到位,则会造成医疗秩序的混乱。”
不过,广州市显然意识到98亿元投入的摊煎饼效应,因此上周广州市政府提出希望“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财政投入保障和递增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广州市按利润差价补偿政策落实“正在细化中”,一些医疗机构不清楚具体如何核算社区基本药物使用量、金额,以及何时下发补偿金。
据了解,在某些实行零差价销售较早的省份,已经出现了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及时得到补助的窘状。国务院发布的《补偿机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其明确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
“政府目前是新医改唯一的有力靠山,依然需要全行业的合力。”业内人士说。
药企“丰厚而菲薄”的基本目录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广东省地方财力较为雄厚,但因政策刚性要求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进驻基层、非基本药物退出,将在产业链上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经营盈利为目的的药企,是否有生产动力支持政府的“零差价”,主动削减成本、压低利润、提高药品质量?业内人士分析并不乐观。
主要受制于药品品种、医院和药企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困扰,基本药物制度需要持续完善。一些常用药物将因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局限,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目录内药品价格较低,药厂没利可图,导致药品断货。
据估计,被纳入政府定价的药品总数仅占市场上流通药品的20%,多数高价药都属于不由政府定价的那80%.而一些企业并不想为了进入目录而强行让自己“降价”。业内人士评价,让企业痛苦的是,新医改形成的庞大的市场又不得不让他们竭力减少成本或利润进入基本目录,确保其销售量。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也曾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可能带来的另一个困局直言:零差率的实施,对企业而言是“担心是否出现回款延误等问题。”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