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医学专家解答甲流疫苗接种九大疑惑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4

    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的暴发流行,和市民对预防知识的需求,昨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局邀请医学专家回答市民有关问题。

      为什么要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专家回答: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流行势头不减。目前,北半球进入秋冬季,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从我国内地来看,近期疫情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疫情从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输入为主变为本土为主,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目前,内地31个省份都发现疫情,每日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近期还陆续出现了重症病例。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出现较多重症病例,甚至出现部分死亡病例将不可避免。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我国研发的甲流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专家回答: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 (疫苗生产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裂解后制成。10个疫苗厂家前期在7个省份对13000多志愿者接种了疫苗。根据接种第一剂疫苗21天的血清学结果,疫苗的血清学效果和安全性达到了WHO和欧盟的标准。

      哪些“重点人群”应该优先接种甲流疫苗?

      专家回答:主要综合目前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考WHO等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使用建议以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供应能力等因素,经专家论证确定重点接种人群。接种对象主要包括: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口岸、公安、民航、交通、电网、殡葬等部门的关键岗位公共服务人员和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一线工作人员,托幼机构教职员工、中小学校学生及教职员工。

      甲流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能否同时接种?

      专家回答:接种甲型H1N1疫苗对其他流感没有预防作用。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也没用预防作用。WHO与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与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同时接种,接种要在不同部位。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专家建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应至少间隔14天。

      哪些人群不能接种甲流疫苗?

      专家回答:以下人群不能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何其他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液等),特别是卵清蛋白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感冒和发热者;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年龄小于3岁者;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人员。

      如何有效防止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专家回答:在接种前应该告知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查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对无禁忌症的对象知情同意后方可接种疫苗;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异常反应,我国在常规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接种的基础上,已经制定和下发了专门的监测方案。

      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可否接种甲流疫苗?

      专家回答:一方面,有明显基础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性疾病等慢性病的个体,在患甲型H1N1流感后,会加重原有基础性疾病,病重和病死的负担较重,应作为甲型H1N1重点接种对象;另一方面,对这些具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如患有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则不宜接种疫苗。具体情况要咨询临床医生员后再做决定。

      甲流疫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专家回答:裂解疫苗的成分无感染性,不会引起甲型H1N1流感。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活动减少/增多)、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 以上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主要发生在接种后24小时内。

      除了接种疫苗之外,还有其他流感防控措施吗?

      专家回答:我国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仍然是综合性的措施。尽管接种疫苗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重要预防措施;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疫情防控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减少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配带口罩、注意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